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仙佛奇踪 > 洪应明

三卷

2024-09-30 〔仙佛奇踪〕 洪应明 三卷 洪应明 仙佛奇踪

司马真人清静无为的真隐士

司马承祯,字子微,拜潘师正为师,学得不食五谷,强身除病的方术,还遍游名山。唐睿宗将他迎候到京城。睿宗问他道的要义。回答说:按照道的教义去做,就要每天减少所为,要不断地去减少,以达到无所为的境地。睿宗说:提高自己的修养可以如此,那么治理国家呢?回答说:个人的身心就象一个国家。心和气都要归于淡漠,像万物那样顺其自然,不要有私念私欲。这样天下就会太平。睿宗感叹地说:广成子所说的还能超过这些话吗?司马承祯回到天台山。卢藏用指着终南山说:那山里有许多好去处,何必呆在终南山。回答说:依我看,你说的好去处是做官的捷径。卢藏用最初在终南山隐居,后被选拔重用。他听到司马承祯的答话,知有所指,脸上露出了羞惭之色。

开元年间,(开元:唐玄宗年号)文清天师与司马承祯去参加千秋节。

在长生殿斋戒,午夜时斋戒做完之后,隔着屏风各自入睡。微微地听到象小孩念经的声音,玲玲象金玉相击之声。文靖天师便用手提着袍服,轻手轻脚地上前细听。只见司马承祯的产额有一块圆圆的铜钱一般大小的亮光,把枕席都照亮了。再往前仔细一看,原来是司马承祯脑袋里发出的声音。文靖天师回去后,对他的信徒说:《黄庭经》上说泥丸都有各自的处所,大小也就一寸多,这可以称作先生(指司马承祯)的住处吧。有一天,司马承祯对弟子说:我今天为东华君所召,一定要前往。一会儿就羽化如蝉脱一样。他的弟子将其衣冠安葬。时年八十九岁,有《修真秘旨》、《坐忘论》等书传世。

【原文】

司马承祯字子微,事潘师正,传辟谷导引之术,遍游名山。唐睿宗迎至京。帝问其术。对曰:为道日损,损之又损,以至於无为。帝曰:治身则尔,治国若何?对曰:身犹国也。游心于淡,合气於漠,与物自然,而无容私焉,则天下治。帝叹咏曰:广成子之言何以如此!辞归天台。卢藏用指终南山曰:此中大有佳处,何必天台?对曰:以仆观之,是仕宦之捷径尔。卢初隐终南,后登庸,闻言殊有惭色。开元中,文靖天师与承祯赴千秋节,斋值长生殿,中夜,行道毕,隔云屏各就枕。微闻若小儿诵经声,玲玲如金玉。天师乃褰裳蹑步听之,见承祯额上有一小日如钱,光耀一席。逼而视之,乃承祯脑中之声也。天师还谓其徒曰:黄庭经、云泥丸、九真皆有房。方圆一寸,处此中。先生之谓乎?一日,谓弟子曰:吾今为东华君所召,必须往。俄顷,化去。如蝉脱。弟子葬其衣冠焉。时年八十有九。有《修真秘旨》《坐忘论》等书行于世。

【注释】

潘师五:隋唐时道士,字子真。

广成子:中国神话中的仙人,后为道教所尊奉。

千秋节:唐玄宗生于八月初五,朝臣请以这天为千秋节。

《黄庭经》:道教经典,有两种《上清黄庭外景经》和《上清黄庭内景经》。

泥丸:道家以人体为小天地,各部分皆赋以神名,脑神称精很,字泥丸。后因称人头为泥丸。

九真:道教认为人体百节皆有神,心肾九个器官各为一神所主,如心为绛宫真人,肾为丹元宫真人等,九真即九位真人。

东华君: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男神。

王质观棋百年柯已烂王质是晋代衢州(在今浙江衢县、常安等地)人。进山砍柴到石室山,见石室中有几位老人下围棋。王质把斧头放在一边观棋。一位老人将一枚象枣核一样的东西交给王质,要他含着,把汁咽下去,便不觉饥渴。还告诉王质说:你来的时间已很久了,可以回去了。王质拿起斧头,斧把已烂掉。王质马上回家,已过了数百年,亲戚旧友已没有存活的了。王质又回到山中,学得道术,有人常常看见他。

【原文】

王质,晋衢州人。入山伐木,至石室山,见石室中有数老人围棋。质置斧观之。老人以物如枣核与质,令含咽其汁,便不觉饥渴。且告云:汝来已久,可还。质取斧柯,已尽烂矣。质亟归家,已数百年。亲旧无复存者。复入山,得道。人往往见之。

陶弘景炼丹高手,山中宰相陶弘景字道明,秣陵(今江苏南京市一带)人。早先,他母亲梦见一条青龙从怀里飞出,不一会儿便有了身孕。陶弘景小的时候就有特异的秉赋。十岁时见到葛洪的《神仙传》,不分白天黑夜地研究阅读,寻求道规。他对别人说:仰望青云,目睹白日,不觉得有多远。待到长大后,身高七尺七寸,神态仪表清秀鲜明,双目明亮,淡淡的眉毛,两耳各有七十多根毛,长出耳朵两寸多。右边的膝盖上有几十个黑点,象七星文。

陶弘景读书万卷,擅长弹琴、对奕和书法,二十岁时,齐高帝请他做各位封王的侍读。陶弘景虽然身在贵府中做事,但他躲闭着不与外人交往,只是读书授课。

永明十年,(永明:南北朝时齐武帝年号)陶弘景脱去朝服,挂在神武门上,表示要辞去俸禄。宋武帝允许了。陶弘景便住到句容(在江苏省西南部)的茅山,建了一座馆舍起名作华阳馆,在那里隐居。他游历了许多名山,寻访仙药。每次经过山润峡谷必然或坐或躺吟诵不止。他在那里留恋多时,不能自己。

沈约做东阳太守时,仰慕陶弘景的高尚志节,多次去信请做一聚,陶竟然不去。陶弘景为人随和,谦虚谨慎。出席各类聚会心里总保持清醒,碰到物欲马上就要避开。

永元(南齐东昏侯年号)初年,陶弘景盖起三层楼阁,他住在最上层,与外物便断绝了关系。只有一个小仆人能够上到他的住所。当初陶弘景擅长骑马射箭,现在都停止了。只是以雅兴欣赏吹奏笙乐而已。陶弘景特别喜欢松树刮的风,他的庭院里种的都是松树,每次听到风声;都十分欣然,以此为乐。有时,他独自一人徜徉于泉水溪石之间,看见的人都以为他是仙人。到了梁武帝乘南齐内乱夺取帝位时,陶弘景援引图谶上的几个地方,都表明是梁字(证明梁朝的建立是合天意的),便命弟子将符验送到朝延。梁武帝对陶弘景更加恩宠,给予很高的礼遇。

后陶弘景得到神符秘诀,认为可以依此方做成神丹,但苦于没有药材。

梁武帝便给他黄金朱砂等物,合在一块炼成金丹,丹的颜色如霜雪一般,服下之后,身体变轻,梁武帝服丹后,也获得同样结果。梁武帝更加敬重陶弘景,多次想聘任他作官,却总是推辞,他只是画了两头牛。一头牛放牧于有水有草的地方,一头牛戴着金制的笼头,有人拉着缰绳赶着它。武帝看了后笑着说:这人要效法被人拖着尾巴的乌龟,难道还要再请他做官吗?但国家每次遇到大事,都要向陶弘景咨询,当时人称他是山中宰相,年过八十岁仍然和壮年时的仪容一样。

后来,梁简文帝驾临南徐州(今江苏长江以南、南京市东北等地),钦羡陶弘景的风范素养。

梁简文帝退到后堂,召见陶弘景。陶弘景头佩葛巾进见,和皇帝谈了几天后,然后离去。梁简文帝对他更为敬重。

陶弘景的弟子桓闿学得道法将要升天。陶弘景对他说:不是说只要修道勤奋就可以达到通人的地步,我已经学得了许多道术,并没有什么过错,为什么还留在世上,不能升天呢?便托桓闿打听一下原因。桓闿升天后,回复陶弘景说:您的阴功很好,但您做的草药中,却多用虻虫、水蛭等,功夫虽然超过别人,但却伤害了有生命的动物。从此后过十二年(一纪为十二年),才能解脱凡身离开尘世,为蓬莱仙境的水监。陶弘景根据草药可以替代有生命的小动物制药的原理写成《别行本草》三卷,以改正他的过错。某一日,陶弘景并无疾病,但自己知道将要死了,预测了一下死亡的日子,还作了一首告别的诗歌。

大同(南朝梁武帝年号)二年,陶弘景去世,死时八十五岁,面色不改,四肢屈伸如往常一样灵活。散发的香气数月不散,弥漫在山间。

【原文】

陶弘景字道明,秣陵人。初,母梦青龙自怀而出,已而,有娠。生而幼有异操。十岁见葛洪神仙传,昼夜研寻。谓人曰:仰青云,睹白日,不觉为远矣。及长,身长七尺七寸,神仪明秀,朗目疏眉,耳各有七十余毛,出外二寸许。右膝有数十黑子,作七星文。读书万卷,善琴棋,工草隶。弱冠,齐高帝作相引为诸王侍读。虽在朱门,闭影不交外物,惟以披阅为务。永明十年,脱朝服,挂神武门,表辞禄。诏许之。乃止于句容之茅山,立馆。号曰华阳隐居。遍历名山,寻访仙药。每经润谷,必坐卧其间,吟诵盘桓不能已。沈约为东阳守,高其志节,累书邀之,竟不至。弘景为人圆通谦谨,出处冥会心如明镜,遇物便了。永元初,架三层楼,弘景处其上,与物遂绝。惟家僮得至其所。元善骑射,晚皆不为。雅听吹笙而已。特爱松风,庭院皆植松。每闻其响,欣然为乐。有时独游泉石,望见者咸以为仙人。及梁武禅代,弘景援引图谶数处,皆成梁字,令弟子进之。武帝恩礼愈笃。及得神符秘诀,以为神丹可成,而苦无药物。帝给黄金原砂等物,乃合飞丹,色如载雪,服之体轻。帝服亦验,益敬重之,屡加礼聘,并不就。惟画两牛。一牛散放水草之间,一牛著金笼头,有人执绳以策驱之。武帝笑曰:此人学敩曳尾之龟。岂可复致。国家每有大事,无不咨之。时谓山中宰相。年逾八十无异壮容。后简文帝临南徐州,钦其风素,退居后堂,召之。弘景葛巾进见,与谈数日而去。帝甚为敬异。其弟子桓闿得道,将升天。弘景问曰:某行教修道勤亦至矣,得非有过,尚淹延在世乎?乃托闿探之。闿升天后,还谓弘景曰:师之阴功极著,但所修本草多用虻虫、水蛭之类。功虽及人,及伤命物。以此一纪后,方解形拂世,为蓬莱都水监耳。弘景复以草木之药可代物命者。著别行本草三卷,以赎其过。一日无疾,自知应逝。逆克亡日,仍作告逝诗。《大同》二年卒。时年八十五,颜色不变,屈伸如常,香气累月,氤氲满山。

【注释】

葛洪:东晋道教理论家、医学家、炼丹术家、自号抱朴子。

沈约:南朝梁代文学家,助梁武帝称帝,官至尚书令。

图谶:是巫师或方士制做的一种隐语和预言,作为吉凶的符验和征兆。裴航娶得国色是仙缘裴航是唐代穆宗长庆年间的一位书生,因考官未取,便去鄂渚(今武昌一带)游历,并访友人崔相国。相国送给裴航二十万贯钱。裴航雇了一艘大船,将赠金带回京城。航行于襄河汉江之上,裴航听说同船的有一位樊夫人,是天姿国色。裴航没有机会见到她,只得托侍女袅烟赠诗一首:向为胡越犹怀想,况遇天仙隔锦屏。倘若玉京朝会去,愿随鸾鹤入青冥。几天后,樊夫人也派袅烟送给裴航答诗一道:一饮琼浆百感生,玄霜捣尽见云英。蓝桥便是神仙窟,何必崎岖上玉京。裴航读了诗,只是惭愧钦佩而已,并不能理解诗的含意。待船到岸,樊夫人命侍女带着行李用具下船不辞而别。裴航到处寻找,竟然没有一点踪迹。后来,裴航路经蓝桥驿,因为口渴,便在路上找水喝。见到路边有茅草屋三四间,一位老婆婆在屋前纺麻。裴航便上前求水喝。老婆婆便很生硬地叫道:云英,拿一罐水来。这位先生要喝。裴航记得樊夫人赠诗中有云英一句,正在十分惊诧时,从苇帘之后,一双肌肤如玉的纤手捧出一具瓷罐。裴航接过来喝了,真如玉液一般好喝。借着还瓷罐,裴航猛地掀开苇帘,见里面一位女子光彩照人。裴航喜爱的不得了。便对老婆婆说:我的仆人和马匹都很累了,希望在这里稍稍休息。老婆婆说:您自便吧!过了半响,裴航对老婆婆说:我刚才看到您的孙女艳丽惊人,姿容耀世,所以才犹豫不决没有离去。我愿意以丰厚的聘礼娶您的孙女,可以吗?老婆婆说:我又老又有病,身边只有这位孙女照顾。昨天有一位神仙送来一刀圭灵药,但是需要用玉杵捣碎成末,百日之后必须吞服。你要是想娶我的孙女,就要给我玉杵和臼,至于那些金银丝绸我是没有用处的。裴航拜谢说:我愿意到一百天的时候,把玉杵和臼送到这儿来。您不要再答应别人了。老婆婆说:一定守信。裴航到了京城,到处访求玉杵和臼。忽然遇到一位买到玉器的老头,那人说:最近有一件玉杵和臼,非得有二百缗钱才能买来。裴航就拿出全部的钱,并且将马匹和仆人卖掉,钱才刚刚够。随后便拿着买来的玉杵和臼,日夜兼程来到蓝桥。老婆婆见到大笑着说:人世间还有这样守信用的人吗?说罢,便答应将孙女嫁给裴航。姑娘也微笑着说:尽管这样,要是再捣药一百日,再商议订婚的事更好。老婆婆从衣服上面的衣领处拿出药给裴航。裴航立刻起来。每天夜里都听到捣药声,裴航很奇怪,偷偷地窥视,看到一只玉兔握着玉杵在那里舂药。到了一百天,老婆婆拿起药吃了,说:我该到仙洞中去,告诉我的亲戚,为裴郎你准备住处。说着领着孙女进山了。并对裴航说:你在此处再稍候。但顷刻之间,便有车马侍从迎接裴航,来到一处,只见高大的房屋连着云彩,朱红色的窗户映着日光。有仙童侍女领着裴航到帐幕里,礼仪结束,裴航拜见老婆婆,感激万分。后又和各位亲戚见面,都是神仙中人。其中一位女神仙,头上梳成环形的发髻,身着彩虹般美丽的服装,自称是裴航妻子的姐姐。裴航忙行礼拜见。女神仙说:裴郎你还记得在鄂渚一起上船抵达襄汉的事情吗?裴航深感惭愧,连忙称谢。旁边的人说:这位是你夫人的姐姐。云翘夫人,刘纲仙君的妻子,已被列入上层的真人,担任玉皇大帝的女史。老婆婆便将裴航夫妇送到玉峰洞中琼楼珠室居住,给他食用绛雪和红花制成的丹药后,身体遂变得清爽舒徐。毛发变成青绿色,出神入化,自由自在,超过一般的神仙而成为上仙。

到了太和(唐文宗年号)年间,老朋友卢颢在蓝桥骖西边遇到裴航。裴航详细述说了得道成仙之事,还赠给友人蓝田美玉十斤,紫府云丹一粒。卢颢屈膝下拜,以额触地,再三称谢,并请求说:老兄你既然得道,请留句话教诲我。裴航说:老子云心要虚,腹要实。卢颢还有些不明白此话的意思。裴航又说:心中要是想入非非,腹下就会有精液漏出。此人虚证和实证究竟怎样就知道了。说完忽然不见了。

【原文】

裴航,唐长庆中书生,因下第,游于鄂渚。谒故旧崔相国。相国赠钱二十万,遂挈归于京。因佣巨舟,载于襄汉。闻同载有樊夫人,国色也。航无由睹面,因侍婢袅烟而达诗一章,曰:向为胡越犹怀想,况遇天仙隔锦屏。倘若玉京朝会去,愿随鸾鹤入青冥。数日后,夫人亦使袅烟答诗一章,云:一饮琼浆百感生,玄霜捣尽见云英。蓝桥便是神仙窟,何必崎岖上玉京。航览之,空愧佩而已。然亦不能洞达诗下旨意。及抵襄汉,夫人使婢挈庄奁,不辞而去。航遍求访,竟无踪兆。后经蓝桥驿因渴甚之,道求饮。见茅屋三四间,有老妪缉麻其下,航揖妪,求浆。妪咄曰:云英一瓯浆来,郎君饮。航忆夫人诗有云英之句,正讶之,俄苇簿之下双手如玉,捧出瓷瓯。航接饮之,不啻玉液也。因还瓯,遽揭薄,见一女子光彩照人,航爱慕不已。因白妪曰:某仆马甚乏。愿少憩于此。妪曰:任郎君自便耳。良久告妪曰:向睹小娘子艳丽惊人,资容耀世,所以踌蹰而不能去。愿纳厚礼而娶之,可乎?妪曰:老病只有此孙女。昨有神仙与灵药一刀圭,但须玉杵臼捣之,百日方可就吞。若欲娶此女者须得玉杵臼,其余金帛无用处耳。航拜谢,曰:愿以百日为期,必携杵臼至。幸无复许人。妪曰:如约。航至京,遍访玉杵臼。忽遇一货玉翁,曰:近有一玉杵臼,非二百缗不可得。航乃倾囊,兼卖仆马,方及其值。辄步骤独携而抵蓝桥。妪见大笑曰:世间有如此信士乎!遂许以为婚。女亦微笑,曰:虽然,更为捣药百日,方议婚好。妪于襟带间解药付航,航即捣之。每夜犹闻捣药声。航窥之,见玉兔持杵而舂。百日足,妪持药而吞之。曰:吾当入洞而告姻戚,为裴郎具帏帐。遂挈女入山,谓航曰:但少留此。逡巡,车马隶迎航,见一大第连云,朱扉晃日,仙童侍女引航入帐。就礼讫,航拜妪,不任感荷。及引见诸姻戚,皆神仙中人。一女仙鬟髻霓衣,云是妻之姊。航拜讫。女仙曰:裴郎不意鄂渚同舟而抵裹汉乎?航愧谢。左右曰:是小娘子之姊云翘夫人,刘纲仙君之妻也,已列高真,为玉皇之女史。妪遂将航夫妻入玉峰洞中环楼室而居之。饵以绛雪环英之丹,体渐清虚,毛发绀绿,神化自在,超为上仙。至太和中,友人卢颢遇之于蓝桥驿之西,备说得道之事。乃赠蓝田美玉十斤,紫府云丹一粒。颢稽颡,请曰:兄既得道,乞一言惠教。航曰:老子云:虚其心,实其腹。颢犹懵然,复语之曰:心多妄想,腹漏精液,虚实可知也。言讫,忽不见。

【注释】

蓝桥:桥名,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蓝溪上。

缗:穿线的绳子,也指成串的钱,一千文为一缗。

女史:古代女官名,以知书妇女充任,帮助掌管有关王后的礼仪典籍。绛雪,道教丹药名。

孙思邈药理名学,医学圣手孙思邈是唐代华原人(今陕西耀县东南)。七岁时,每日能读很多诗文。独孤信见到他说:这是个神童,恐怕他才能太大,不会被见用。待到孙思邈长大成人,喜欢谈论老庄之学,在太白山隐居,学习道术,修练气功,养颐精神,研求出世的学问。他通晓天文,深入地研究医学药理,坚决要实行道德之术。偶然见到牧童伤害一条小蛇,蛇流了血,孙思邈脱掉衣服用来赎出小蛇,救活了它。又过了十几天,孙思邈外出,见到一位身着白色衣衫的少年从马上下来拜谢他说:我的弟弟承蒙您道士搭救。还请孙思邈去他家作客。将自己的马给孙思邈骑,一齐前往,行走如飞。到了一座城市,到处是盛开的花草树木,亭台楼阁装修得金光耀眼,好象是帝王的住处。见到一位来人,戴着祭祀时的帽子,穿着红色的袍服,跟随的人很多。那人十分欣喜,恭敬地走到前面迎接说:深深蒙受了您的恩惠,所以派儿子来迎接你。并指着一位穿青色衣服的少年,又说:前些日子,这个小儿子一个人出去,被坏小子牧童所伤害,仗着您道士的脱衣赎救,才会有今天。便命青衣小儿跪拜叩谢。孙思邈这才明白都是为了那天搭救小蛇的事情。便悄悄地问旁边的人:这是什么地方?回答说:这是泾阳(在今陕西泾阳县境)水中的龙宫。穿红色袍服的大王吩咐摆设酒宴,请来歌舞伎弹唱,以宴请孙思邈。孙思邈借口自己不食五谷,只以服气为生,于是只喝酒。孙思邈在那儿待了三天,临别时,大王一定要送给他绸锦钱财和珠宝,但他坚决拒不接受。大王只得要他的儿子取来龙宫中的神奇的药方三十付赠给他,说:这些药方可以帮助你救世救人。孙思邈回去后,用那些方剂多次试验,都很有成效,就将那些药方编进了《千金方》。

隋文帝时,要起用孙思邈担任国子监的学官,但思邈没有担任。后来唐太宗召他,他才到了京城。

永徽三十年(唐高宗年号),孙思邈已一百多岁。有一天,孙思邈洗澡洁身后,衣冠整齐端正地坐着对他的子孙说:我今天将出游无何有之乡。一会儿就断气了。一个多月,面色仍如往常,等到装入棺木时,只有衣服了。后来,皇帝到蜀地巡幸,梦见孙思邈想要武都出产的雄黄。立刻派宫中使臣带上十斤送到峨嵋山顶峰。使者只见山顶上有一人,头发用幅巾束住,穿着粗麻制成的衣服,胡须和眉毛都是白色的,指着一块厚重的石头说:可以把药放在石头上。石上有文字。使者看到石上用大字书写一百多字,便抄录下来,一边录,字就一边消失。不一会,升起一团白气,孙思邈忽然不见了。

成都有一位僧人,研读《法华经》。忽然一天,有一位仆从前来,说,我们先生请您前去诵经书。通过山中的烟气来到一座山间居舍。那位先生穿着山野服装,拄着用藜茎做的杖,双耳长及两肩,焚起香烟,出来听僧人读经。接着就给僧人用藤子做的盘子,竹制的筷子,粘高梁饭一盂,枸杞和菊花好几瓦盆。僧人吃了,味道很美象甘露一样。又送给他钱一串。仆人送僧人出来到路口时,僧人问道:那位先生姓什么啊?回答说:姓孙。又问:叫什么名字?仆人在手掌中写下思邈二字。僧人吓了一大跳,再看仆人,已消失无踪影。一看手中的钱,都是金币。僧人从此身心清舒,无挂无碍,无病无疾,后来,不知道他究竟到哪里去了。

【原文】

孙思邈,华原人。七岁日诵千言。独孤信见之,曰:圣童也。顾器大难为用耳。及长,好谈老庄,隐于太白山,学道炼气,养神求度世之术。洞晓天文,精究医药,务行道德。偶见牧童伤小蛇,血出,思邈脱衣赎而救之。旬余出游,见一白衣少年下马拜谢,曰:吾弟蒙道者所救,复邀思邈至家。易以己马,偕行如飞。至一城郭,花木盛开,金碧炳耀,俨若王者居。见一人,袷帽绛衣,侍从甚众,欣喜趋接,谢曰:深蒙厚恩,故遣儿子相迎。因指一青衣小儿,云:前者,此儿独出,为牧竖所伤。赖道者脱衣赎救,得有今日。乃令青衣小儿拜谢。思邈始省昔日救蛇事。潜问左右:此为何所?对曰:此泾阳水府也。绛衣王者命设酒馔妓乐,宴思邈。思邈辞以辟谷服气,惟饮酒耳。留连三日,乃以轻绡金珠相赠。思邈坚辞不受,乃命其子取龙宫奇方三十道与思邈,曰:此可以助道者济世救人。思邈归,以是方历试,皆效,乃编入《千金方》中。隋文帝征为国子博士,不就。至唐太宗召,始诣京师。永徽三年,年已百余岁。一日,沐浴衣冠,端坐谓子孙曰:吾今将游无何有之乡矣。俄而气绝,月余颜色不变。及入棺,唯空衣焉。后皇幸蜀,梦思邈乞武都雄黄,即命中使斋十斤于峨嵋顶上。见一人幅巾被谒,发眉皓白,指大盘石曰:可置药于此。石上有表录谢。使视,石上大书百余字,遂录之,随写随灭。须臾,白气漫起,因忽不见。成都有一僧,诵《法华经》甚专。忽一日,有仆人至,云:先生请师诵经。经过烟岚中,入一山居。先生野服杖藜,两耳垂肩,焚香出听诵经。遂供僧以藤盘竹箸,秫饭一盂,杞菊数瓯。僧食之,美若甘露。复赠钱一缗。仆送出路口。僧因问曰:先生何姓?曰:孙姓。曰:何名。仆于掌中手书思邈二字。僧大骇,视仆遽失不见,视钱皆金钱也。僧自此身轻无疾,后莫知所之。

【注释】

太白山:在浙江鄞县东,山甚高秀,有不少名胜。

千金方:即《千金要方》和《千金翼方》的合称,孙思邈著,收入许多唐以前和唐代的秘方。

无何有乡:语出《庄子逍遥游》,无何有,犹无有。原指什么东西都没有的地方,后指空虚乌有的境界。

武都:指武都郡,唐时地处嘉陵江上游,山川险阻。

雄黄:矿物名,也称鸡冠石。中医常用于解毒、杀虫药。幅巾:古代男子用绢一幅束头发。

《法华经》:即《妙法莲花经》,为后秦鸠摩罗什译。

谭峭嵩山炼丹好成仙谓峭字景升,幼年时就很聪明。文史书籍看过的不会忘记遗漏。只喜好黄老仙传。有一天,谭告别父母去游历终南山,从师嵩山道士,一学就是十几年。得到不食五谷,颐养精气的功夫。常常带着醉意外出云游,夏天穿裘皮衣服,冬天却只穿一件布衫,有时还躺在雪地上,别人认为他已死,仔细一看,仍有嘘气声,好象刮大风似的。

每次行路常吟诵道:线作长江扇作天,趿鞋抛在海东边。蓬莱信道无多路,只在谭生拄杖前。后来住在南岳嵩山,在那里制炼丹药,服用之后,便成仙而去。

【原文】

谭峭,字景升,幼而聪敏,文史涉目无遗,独好黄老仙传。一日,告父母,出游终南山,师嵩山道士十余年。得辟谷养气之术。常醉游。夏则服乌裘,冬则衣布衫。或卧风雪中,人谓已毙,视之,气休休然,颇似风狂。每行吟,曰:线作长江扇作天,趿鞋抛在海东边。蓬莱信道无多路,只在谭生拄杖前。后居南岳,炼丹。丹成服之,后遂仙去。

【注释】

黄老:指黄帝和老子,为道教创始者。

许宣平结庐深山,拒见李白许宣平是新安郡(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新安江流域、祁门及江西部分地区)歙县人,唐睿宗景云年间到城阳山隐居(在今山东莒县境内),在朝南的山谷中建了一个小草屋住下了。

宣平对衣食颇不经意,从面色看象四十岁的人。有时背着柴禾到集市上去卖,挑担上常常挂一个花色的瓢,拄着一个竹杖。每次醉酒后吟唱着,脚步腾腾地回家时,都要诵道:负薪朝出卖,沽酒日西归。借问家何处,穿云入翠微。许宣平在那里生活三十多年,或在人危急时帮助别人,或有人碰到灾病痛苦时,给予搭救。一些有学问的人都来拜访他,但都没见着。只看见草屋的墙壁上题着一首诗:隐居三十载,筑室南山巅。静夜玩明月,闲朝饮碧泉。樵人歌陇上,谷鸟戏岩前。乐矣不知老,都忘甲子年。唐玄宗天宝年间,大诗人李白知道了许宣平已成仙,于是到新安郡来拜访他,但没有见到,于是就在草屋的墙壁上题诗:我吟传舍诗,来访仙人居。烟岭迷高迹,云林隔太虚。窥庭但萧索,倚杖空踌躇。应化辽天鹤,归当千岁余。许宣平回来后,见到李白的题壁诗,又自题一首:一池荷叶衣无尽,两亩黄精食有余。又被人来寻讨着,移庵不免更深居。他的小草屋便被山野之火所烧,他也不知去向。

后来,过了一百多年,到唐懿宗咸通十二年,许明恕的女仆进山砍柴,在南山中见有一人,坐在石头上吃桃。问女朴:你是许明恕的仆人吗?女仆说:是。那人又说:我就是许明恕的祖上许宣平,你回去后代我向李明恕说我就在这座山里。给你一个桃子,马上吃掉,不能把它带出山,山神很爱这个桃子,而且山里虎狼也很多。女仆吃桃,味道很美,不一会就吃完了,许宣平便要女仆,和砍柴的人回去。女仆觉得柴担很轻。到家后,把进山碰到祖上许宣平的事都讲了。许明恕恨女仆直呼祖上的名讳,拿起手杖打她,那个女仆随着手杖一起飞起,不知消逝到哪里去了。后来有人进山,见到女仆,又恢复孩子时的容貌,周身穿着树皮制的衣服,行走起来快如飞,进入深山老林中不见了。

【原文】

许宣平,新安歙县人。唐睿宗景云中,隐于城阳南坞,结庵以居。不修服饵,颜若四十许人。时负薪卖于市。担上常挂一花瓢,携曲竹杖。每醉吟腾腾以归,吟曰:负薪朝出卖,沽酒日西归。借问家何处,穿云入翠微。往来三十余年,或施人危急,或救人疾苦,士人多访之,不得见。但见庵壁题诗曰:隐居三十载,筑室南山巅。静夜玩明月,闲朝饮碧泉。樵人歌陇上,谷鸟戏岩前。乐矣不知老,都忘甲子年。天宝中,李白知宣平为仙,于是游新安访之,亦不得见。乃题诗于庵壁曰:我吟传舍诗,来访仙人居。烟岭迷高迹,云林隔太虚。窥庭但萧索,倚杖空踌躇。应化辽天鹤,归当千岁余。宣平归,见壁诗,乃自题曰:一池荷叶衣无尽,两亩黄精食有余。又被人来寻讨着,移庵不免更深居。其庵辄为野火所烧,莫知踪迹。后百余岁,至懿宗咸通十二年,许明怒婢入山采樵。一日,独于南山中见一人坐石上食桃,问婢曰:汝许明恕家婢耶?婢曰:是。曰:我即明恕之祖宣平也。汝归为我向明恕道,我在此山中与汝一桃,即食之,不得将出山。山神惜此桃,且虎狼甚多也。婢食之,甚美,须臾而尽。乃遣婢随樵人归。婢觉樵担甚轻。到家具言入山逢祖翁宣平。明恕怒婢呼祖讳,取杖击之。其婢随杖身起,不知所逝。后有人入山,见婢复童颜,遍身衣树皮,行疾如飞,入深林不见。

玄真子闲云野鹤中的烟霞钓徒张志和字不同,浙江金华人(浙江省中部偏西,钱塘江支流金华江流域)。他母亲梦见枫树从腹部生出,而生下了他。

唐肃宗选拔明经,考试通过,他被选中,赐名志和,命他任翰林待诏。

后来,因家人去世,不再任职,周游江海湖泊,自号烟霞钓徒。又号玄真子。钓鱼时,不用饵食,旨趣不在鱼上。饮酒三斗不醉。他固守着自身本源,颐养精气,躺在雪地上不觉寒冷,跳到水中身上不湿。

每次喝到酒兴正酣时,便将席垫铺到水上,一个人坐着独自饮啜,席子在水上漂来漂去,非常自如,偶而有仙鹤从云中飞下,飞来飞去,于是志和便骑鹤飞升而起。

【原文】

张志和,字不同,唐金华人。母梦枫生腹上而生。肃宗擢明经,赐名志和,命待诏翰林。后来,丧不复仕。遨游江湖。自号烟霞钓徒。又号玄真子。垂钓不设饵,志不在鱼也。饮酒三斗不醉,守真养气,卧雪不寒,入水不濡。每酒酣铺席水上,独坐而酌,席来去如舟,俄有云鹤旋复其上,遂跨鹤而升。

【注释】

明经:诏代科举制中科目之一,与进士科并列,主要考试经义。

待诏:官名。汉代征士凡特别优异的待诏于金门。唐玄时置翰林待诏,掌管文词之事。

轩辕集未卜先知的幻术家轩辕集,不知是什么人。相传几百年间他的面色仍然没有衰老。在黑暗的屋里坐着,他双目发出几丈的光来。每次,轩辕集去山谷中采药,都有毒蛇猛兽跟随着他,象为他护卫一样。平时,请他去吃斋的人尽管有数百处,他仍能分身分别前往。和别人饮酒时,则从袖中拿出一个酒壶,只能装二升酒,但满座宾客用它倒酒,一天都倒不完。他自己喝一百升酒都不醉。碰到患病的人,用布巾轻拂他,随着手的摇动,病就好了。

唐宣宗召他到殿前,问他可否做到长生不死。回答说:断绝声色,不吃肥腴的食物,哀乐时保持心境的平和,您的德政要广施四海,不要有所偏废。这样一来,您自然与天地同心同德,与日月齐明,更何况您能长生不死,永远临朝听政。等到轩辕集退下后,宣宗命人以金盆盖住一只白鹊,派宫内使臣问试于轩辕集,轩辕集说:皇帝怎么能还要我猜度(盆下藏的什么),盆下的白鹊应该早点放飞。皇上笑着说:先生您早就预知了。遂吩咐轩辕集坐在御榻前,命宫中侍者送上茶汤。轩辕集相貌像古人,穿着朴素的布衣,侍者有嘲笑他的,那人原来是黑发,红红的嘴唇,年方二八,却忽然变成一个老婆婆,两鬓和头发都变白了,因此而哭泣不止,十分伤心。皇上忙叫侍臣谢罪(因为嘲笑了轩辕集),即刻又恢复成原样。

京城里一直看不到豆蔻和荔枝花,皇上因此又说起这件事,顷刻间,这两种花都出现了,枝叶新鲜。当时,坐上放着柑桔,轩辕集说:我在的山中也有这东西,味道更好。皇上说:没有缘分得到它。轩辕集便拿来放在殿上的玉盆,以宝盘盖上,很快撤掉盘子,里面盛满了柑桔。皇上吃了,称赞道:味美无比!又问道:我能当多少年天子?轩辕集取笔写了四十年,皇上笑着说:我怎敢奢望在位四十年呢?过了很长一段时间,轩辕集告辞回到山上去,皇上命宫中使臣送他。一路上,总见他从一个布袋中取钱施舍穷人,到了江陵,已送出数十万钱。钱仍然拿不完。还没到山上,轩辕集忽然不知所向。没有过多少天,南海郡(唐时改番州,广州为南海郡)报奏,轩辕集已归罗浮山。待到皇上寿终,正好四十年。

【原文】

轩辕集,不知何许人。相传数百岁颜色不老。坐蝉室,目光长数丈。每采药于岩谷,则毒龙猛兽随之,若为卫护。居常人家,请斋者虽百处,皆分身而至。与人饮酒,则袖出一壶,才容二升,宾客满座倾之,弥日不竭。自饮百升不醉。遇病者以布巾指之,应手而愈。宣宗召入,问长生可致否。答曰:绝声色,薄滋味,哀乐一致,德施无偏,自然与天地合德,日月齐明。况长生久视乎?及退,上以金盆覆白鹊,令中使试之。集曰:皇帝安能更令老夫谢覆乎?盆下白鹊宜早放之。上笑曰:先生早知矣。命坐御榻前,令宫人侍茶汤。集豸古而布素,宫人有笑之者,元鬓发朱唇年方二八,须妗变为老妪,鬓发皤然。因涕泣不已。上令谢之。即复。故步京师,素无豆蔻荔枝花。上因语及。顷刻二花并至,枝叶如新。时坐有柑子,集曰:臣山中亦有,味更佳。上曰:无缘得矣。集乃取御前碧玉瓯,以宝盘覆之。俄顷撤盘,柑子几满。上食之,叹曰:美无比。又问曰:朕得几年天子。集取笔书四十年。但十字一起。上笑曰:朕安敢望四十年乎。?久之,辞还山。命中使送之,每见其于一布囊内探钱施人,比至江陵,已施数十万。取之不竭,未及至山,忽亡所在。不日南海奏先生已归罗浮矣。及宴驾只四十年也。

【注释】

罗浮山:道教名山之一,称第七洞在,在广东东江北岸,增城、博罗、河源等县间。

陈希夷知朝政、擅相面、嗜长睡陈搏字图南,号扶摇子,毫州(今安徽毫具、涡阳、蒙城等县地)真源县人。年幼时,不会说话。到了四五岁,一次在河中戏水,岸上有位穿青色衣裙的夫人逗引他,抱在怀中喂奶,奶后陈搏便会说话了,而且悟性很高,聪明过人。待长大了,经书史书全部都读过。陈搏说:我过去学的,只够写我的姓名,我将游历泰山,和安期生、黄石公一类的道士探讨脱出尘世的法术,怎么能阿世随俗被埋没,总被生与死的轮回所控制。便散尽家中财物,只带着一个平底石锅出走。

后梁、后唐的士大夫为吸取他的清高的风尚,都曾见过他的面,就好象看到了景星庆云一样。然而,陈搏都不与他们交往。后唐明宗亲自书写诏书召陈搏入朝,他见皇帝只拱手为礼,而不下拜,唐明宗款待他更为谦谨慎重,并赐给陈搏三名宫女。陈搏赋诗表示谢意:雪为肌体玉为腮,多谢君王送得来。处士不兴巫峡梦,空烦云雨下阳台。接着就消声匿迹于武当山九石岩,研练服气和不食五谷的法术一共二十多年。等到移居华山时,已经七十多岁。陈搏时常闭门卧睡,几个月都不起来。

后周世宗显德年间,有上山打柴的人在山脚下看见尸骨已布满尘土,走上前一看,原来是陈搏。过了很久,陈搏起身,说:我睡的正香,为什么要打扰我?后来,周世宗召见他,赐他道号白云先生。

有一次,陈搏骑驴在华阳游历,听到宋太祖登上皇位,拍手大笑说:天下从此安定了。宋太祖召见他,他不去。再次召他,他推辞说:九重天(指朝廷)上的诏示不要让丹凤鸟送来了,我出仕的心早被山野白云留住了。到了宋太宗初年,他才奉诏赴朝廷,但只要求得一间雅静的居室。宋太宗便赐他建隆观的一套居室。他便关门闭户,酣然入睡,一个多月后才起来,便告辞而去。宋太宗赐他希夷先生。

有一天,陈搏派他的门徒在张超谷这个地方建一幢石室,建好后,陈搏前去察看,说:我的归处就是这儿吧!接着以左手支腮帮子死去,过了七天,容色仍然不改平时,肢体还有温度。此时,有五色云弥漫峡谷出口,一个多月也不消散,时年一百一十八岁。

当初,战事纷乱时,宋太祖的母亲挑着一对篮子,里面坐着太祖、太宗,以避战乱。陈搏遇到他们,就念了两句诗:莫道当今无天子,却将天子上担挑。又有一次,碰到宋太祖、宋太宗与赵普游览长安街市,进了一家酒馆,赵普坐在太祖、太宗的右边,陈搏见到说:你只是紫微垣的一颗小星星,怎么可以坐上座呢?种放最初跟随陈搏学道。陈搏对他说:你能碰到开明的天子,就可以驰名海内。但可惜的是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名声,等你的大名传扬出去时,你会因为外物的牵累而身败名裂。你要警惕呀!种放晚年竟然丧失清明的节操,干了坏事,正如陈搏的预言。

有一个叫郭沆的人,年少时住在华阴这个地方。曾有一次夜里出外观天象,后半夜,陈搏呼叫他要他马上回家,并且与他一同前往,走了一、二里地有人呼叫报告说郭沆的母亲已死。陈搏因此给郭沆药,要他快去还可以挽救。回到家后,郭沆给他母亲灌了药,马上就苏醒过来。华阴县令王睦问陈搏:先生您生活在溪水和岩石之间,住什么屋子里呢?陈搏一边笑一边吟诵道:华山高处是吾宫,出即凌空跨晓风。台榭不将金锁闭,来时自有白云封。有一天,一位客人路过,拜访陈搏,正碰到陈搏睡觉,看到旁边有一位奇怪的人,听着陈搏的呼吸声,用黑笔记下来,纸上模模糊糊看不清楚写的是什么。来客奇怪地问那个人,那人说:这是先生的华胥调和混沌谱。陈搏曾碰到一位身上长满长毛的女子,那女子赠给他一首诗,诗写道:药苗不满笥,又更上危巅。回指归去路。相将入翠烟。宋太宗听说陈搏擅长相面,派他去南衙。陈搏只见到宋真宗(时未继位)和署门,就回来了。问他什么原因,回答说:那里的衙役都是将相,何必再见他们的王上。(此谓陈搏已预测到真宗及亲信将登上北宋政治舞台)于是,宋太宗便议论太子继位之事。决定陈搏以易数之学授穆伯长,穆再传授给李挺之,李再传给邵康节。以象学传授种放,种放又传给庐江许坚,许坚又传给范谔。到了今日,因为传承几代,其中糟粕还存在着呢!

【原文】

陈搏,字图南,号扶摇子,毫州真源人。初生不能言。至四五岁,戏涡水,水滨有青衣媪,引置怀中乳之,即能言。敏悟过人。及长,经史一览无遗。先生曰:向所学但足记姓名而已。吾将游泰山,与安期黄石辈论出世法。安能与世脂韦汩没,出入生死轮回间哉?乃尽散家业,惟携一石铛而去。梁唐士大夫挹其清风,得识其面,如睹景星庆云,然先生皆莫与交。唐明宗亲为手诏召之。先生至,长揖不拜。明宗待之愈谨。以宫女三人赐先生,先生赋诗谢曰:雪为肌体玉为腮,多谢君王送得来。处士不兴巫峡梦,空烦云雨下阳台。遂遁去。隐武当山九石岩,服气辟谷,凡二十余年。复移居华山。时年已七十余矣。常闭门卧,累月不起。周世宗显德中,有樵于山麓,见遗骸生尘,迫而高之,乃先生也。良久,起曰:睡酣,奚为扰我?后世宗召见,赐号:白云先生。一日,乘驴游华阴,闻宋太祖登极,拍掌大笑曰:天下自此定矣!太祖召,不至。再召,辞曰:九重仙诏休教丹凤衔来,一片野心已被白云留住。太宗初年,始赴召,惟求一静空,乃赐居于建隆观。扃户熟寐,月余方起。辞去。赐号:希夷先生。一日,遣门人凿石室于张超谷,既成,先生往造之曰:吾其归于此乎?遂以左手支颐而终。七日容色不变,肢体尚温。有五色云封谷口,弥月不散,年一百一十八岁。初,兵纷时,太祖之母挑太祖太宗于篮,以避乱。先生遇之,即吟曰:莫道当今无天子,却将天子上担挑。又遇太祖太宗与赵普游长安市,入酒肆。普坐太祖太宗之右。先生曰:汝紫微垣一小星尔,辄处上次,可乎?种放初从先生,先生曰:汝当逢明主,名驰海内。但惜天地间无完名,子名将起,必有物败之。可戒也。放晚年竟丧清节,皆如其言。有郭沆者,少居华阴,尝宿观。下中夜先生呼令速归,且与之俱往。一二里许有人号呼,报其母卒。先生因遗以药,使急去,可救。既至,灌其药遂苏。华阴令王睦谓先生曰:先生居溪岩,寝止何室?先生且笑且吟曰:华山高处是吾宫,出即凌空跨晓风。台榭不将金锁闭,来时自有白云封。一日,有一客过访先生。适值其睡,见旁有一异人,听其息声以黑笔记之,满纸糊涂莫辨。客怪而问之。其人曰:此先生华胥调混沌谱(11)也。先生尝遇毛女。毛女赠之诗,诗云:药功不满笥,又更上危巅。回指归去路,相将入翠烟。太宗闻先生善相人,遣诣南衙,见真宗及门人,亟还。问其故,曰:厮役皆将相也,保必见王。于是建储之议,遂定先生以易数授穆伯长,穆授李挺之,李授邵康节。以象学授种放,放授庐江许坚,坚授范谔。至令糟粕犹存也。

【注释】

安期生:先秦时代方士,为道家仙人。详见前文。

黄石公:道教神仙,遭秦乱,自避姓名,不知所终。

景星:星名,也称瑞星、德星、常出于有道之国。

庆云:又名景云,祥云。

服气:道教修仙方法之一,认为通过呼吸可以服食所谓日月精华,藉以养生。

辟谷:亦称断谷或绝谷,道教修炼方法,即不食五谷,但并非一切东西都不吃,要食药物,并须兼作导引之术。

赵普:北宋政治家,策划陈桥兵变,辅佐宋太祖夺取政权。

紫微垣:星官名,在北斗以北。此暗指紫微省,乃官署名,唐以后改中书省为紫微省,中书令为紫微令。

种放:北宋洛阳人,字明逸,自号云溪醉侯,不应科举,隐居终南山,讲学授徒。

华胥调:词调名。《列子》载黄帝梦游华胥国,词名取此。详参见前文注。

(11)混沌谱:天地未开辟之前的曲谱。

(12)南衙:唐代各官署都设在皇城内,位居宫城之南,故通称官署为南衙。

(13)象学:即《周易》中用封爻等符号象征自然变化和人事休咎的学问。

雷隐翁宁做痴道人,不做狡黠鬼雷隐翁的名字叫本,少年时为人光明磊落,不合俗流。长大后他曾考取进士。正当他进一步求取功名时,却突然放弃了,自此后整天打坐,不与任何人说话。因此有人讥笑他痴呆,他却笑笑说:痴呆就痴呆吧,即使如此,我也不欣赏你们那种狡黠。有一天,他将仙术全部传给了儿子,然后便外出云游去了,从此后再也没回来。

宋朝元佑年间,有朝廷官员到罗浮山游玩时见到过他,只见仙翁坐在大树下,悠然自得地吟着诗句:往往来来三十年,更无踪迹落人间。功成行满升天去,回首山头月正圆。

【原文】

雷隐翁,名本。少磊落不群。既长,业进士,再试,既弃去。默坐终日,或诮其痴翁笑曰:终不以吾痴易汝黯。一日,以术授其子,遂出游不返。宋元佑间,有朝士游罗浮山,见翁坐于树下,自吟一绝云:往往来来三十年,更无踪迹落人间。功成行满升天去,回首山头月正圆。

【注释】

罗浮山:在广东省东江北岸,增城、沙源等县之间。东晋时葛洪曾修道于此,为道教的第七洞天。

马自然幻术神奇,治病绝活

马湘,字自然。喜欢经史,擅长文学。曾与道士结伴遍游四方。有一次走到湖州时,他喝醉了掉进霅溪里,过了整整一天才出来,然而衣服却一点没湿。据他自己说,是被项羽叫去喝酒了。

马自然有一套神奇的仙术。他手指溪水,溪水倒流;手指柳树,柳树在水上漂来漂去;指桥,桥断,然后又接上。有人病了请他去,他不用药,只用竹杖打一下病人的患处,或者用杖一指,嘴吹杖头,发出雷鸣般的声音,病人就好了。为此,经常有人以钱财相赠,马自然从不接受,实在推辞不掉的,便分散给穷人。登上杭州秦里山,马自然写诗道:太一初分何处寻,空留历数变人心;九天日月移朝暮,万里山川自古今。风动水光吞远徼,雨添岚气没高林;秦皇漫作驱山计,沧海茫茫转更深。后来,马自然回到老家看望兄长,正好赶上兄长不在家,他便对嫂子说:我这次来是特意和哥哥分家的,我很喜欢咱家东园,您们就把它给我吧。然后,马自然在家等了三天,不见兄长归来,猝然而故。第二天兄长归来,见此情景悲痛万分,他边哭边说:弟弟学道多年,这次回来故意这样做,是与我们诀别的。于是他依照弟弟的宿愿,用棺木将其收殓起来,葬在东园。

第二年,官府向朝廷奏明,梓潼县道士马自然说,他在白天便可升入仙界。于是朝廷降旨,命打开他的棺木。待挖出后一看,棺木中有一根竹杖。

【原文】

马湘,字自然。独好经史,工文学,尝与道侣遍游方外。至湖州,醉坠霅溪,经日而出,衣不沾湿,言为项羽相召饮。指溪水令逆流;指柳树,令随水走来去;指桥令断,复续。一切小术,无所不为。人或有疾告者,自然无药,但以竹拄杖打患处,或以杖指之,口吹杖头作雷鸣,便愈。有以财帛谢者,固让不取,强与之,辄散与贫人。登杭州城秦望山,作诗曰:太一初分何处寻,空留历数变人心;九天日月移朝暮,万里山川自古今;风动水光吞远徼,雨添岚气没高林;秦皇漫作驱山计,沧海茫茫转更深。后归省兄,兄适出,谓嫂曰:特归与兄分此宅。我惟爱东园耳。待兄三日不归,遽卒。明日兄归,感恸曰:弟学道多年,是归托化,以望耳。乃棺敛窆之东园。明年东川奏,梓潼县道士马自然曰:白日上升。诏杭州发其棺,只一竹杖而已。

【注释】

霅溪,水名,在今浙江省吴兴县。

徼,边界。

窆,埋葬。

张紫阳修得性命学的真功要旨张伯端是天台人(在浙江省东部,灵江支流始丰溪上游),年少时好学习读书,后来又想承传混元之道,但学得不周全齐备,便孜孜以求地遍访四方各地。

宋神宗熙宁二年,张伯端游历蜀地时,遇到刘海蟾。刘海蟾传给他金液炼丹火候的秘诀。结果,张伯端便改名用成,字平叙,号紫阳。曾有一位僧人学习戒律,规定智慧,能够在入定时,于顷刻间神游数百里之遥。他和紫阳高雅的志趣相合。有一天,紫阳说:禅师您和我远游吗?僧人说:可以,愿意和你同去杨州,观赏琼花。紫阳于是和僧人坐在一间清静的屋子里,二人相向,双目闭起,双足交迭而坐,神魄外驰,待紫阳到杨州时,僧人已先到。围着琼花看了三圈,紫阳说:可以各折下一枝花为物的标记。不一会儿,紫阳说:禅师,您的琼花在哪里?禅师在袖口里和手上什么都没见到。紫阳却拿出琼花和禅师赏玩。他的弟子因此问他:一同出外神游,为什么有有和没有之不同呢?紫阳说:金丹制炼,性命之学,宇宙成物的本原我都研习过,所以,才能聚在一起成为有形之物,散开来则成为精气,所到之处,神可以以形出现,叫作阳神。而禅师呢,他所修炼的总是急于见效,不再修炼性命之学的真功要旨,所以,他所到之处,见不到具体的形影,叫作阴神。阴神是不能接触实物的。(所以,禅师手中、袖中才没有琼花)。宋英宗治平年间,张紫阳访问扶风(在陕西省宝鸡市东部)的马默和处厚二人于河东(山西省境内,划分河以东地区),把自己所撰写的《悟真篇》送给处厚,说:我平生所学到的道法都在这本书里面,希望您能四处传播这部书,一定会有读了这本书而领会书中旨意的人。元丰五年(宋神宗年号)夏天,紫阳在打坐时逝去。时年九十九岁。他的弟子用火焚烧他的遗体,竟得舍利成百上千块,大的象芡(又称鸡头米)的果实,颜色深青带红,知道的人说:这种色泽就是道书说的舍利耀金姿啊又过了七年,刘奉真遇到港澳阳于王屋山,留下诗赋一张而去。

【原文】

张伯瑞,天台人。少好学,晚传混元之道而未备,孜孜访问,遍历四方。宋熙宁二年,游蜀,遇刘海蟾,授金液还丹火候之诀,乃改名用成,字平叙,号紫阳。尝有一僧,修戒定慧,能入定出神,数百里间顷刻即到。与紫阳雅志契合。一日,紫阳曰:禅师今日能与远游乎?僧曰:可愿同往杨州观琼花。紫阳于是与僧处一静室,相对瞑目,跌坐出神。紫阳至时,僧已先至。绕花三匝,紫阳曰:可折一花为记。少顷欠伸而觉,紫阳曰:禅师琼花何在?禅师袖手皆空。紫阳乃拈出琼花,与僧把玩。弟子因问紫阳曰:同一神游,何以有有无之异?紫阳曰:我金丹、大道、性命兼修。是故聚则成形,散则成气,所至之地真神见形,谓之阳神,彼之所修,欲速见功,不复修命真,修性宗,故所至之地,无复形景,谓之阴神。阴神不能动物也。英宗治平中,访扶风马默、处厚于河东。乃以所著《悟真篇》授处厚,曰:平生所学尽在是矣。愿公流布此书,当有因书而会意者。元丰五年,夏,趺坐而化。住世九十九岁。弟子用火烧化,得舍利千百,大者如芡实,色皆绀碧。识者谓曰:此道书所谓舍利耀金姿也。后七年,刘奉真遇紫阳于王屋山,留诗一张而去。

【注释】

混元:即混元教,道教之一。该教奉混元老祖为最高神祗。太上老君即称混元皇帝。

刘海蟾:五代时道士,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之一。

入定:僧人静坐敛心,不起杂念,使心定于一处。

舍利:梵文,意谓尸体或身骨。

李鼻涕空杯变酒羞主人李鼻涕。宋哲宗绍圣初年,刘延仲住在秀州时,(辖境在今浙江杭州湾以北)曾有一位道人路过他家门口,他向道人求药,那道人便将鼻涕和油垢和成丸药给了他,服下之后,立刻见效。那道人因自号李鼻涕。刘延仲请他坐客,说:今天正好没有酒款待您。那道人笑道说:床头放着珍珠泉酒一瓶,为什么不拿来招待客人。刘延仲见道人已知底细,大为羞惭,忙叫童仆拿酒来。道人说:不必拿酒,只要拿一个空酒杯就可以了。空酒杯拿来了,把一张纸盖在上面,不一会儿,酒香就飘出来,变成了美酒。坐在那里的人都醉了。第二天,刘延仲请其他客人拿出珍珠泉酒时,瓶中已没有一滴酒了。

有一天,李鼻涕到刘延仲家告别,说二十年后某月某日一定会在真州(州名,辖境在今江苏仪征、六合县地)相见。后来,恰好到那天时,刘延仲死于真州。

【原文】

李鼻涕。宋绍圣初,刘延仲寓秀州,尝有道过门,或从求药,则以鼻涕和垢腻为丸,与之。病立效。因自号李鼻涕。延仲延之,坐曰:今日适无酒为礼。道人笑曰:床头珍珠泉一尊,何不出以待客?刘大惭,呼童取尊。道人曰:不必取。但将空尊来。尊至,索纸覆之,少焉香溢于外,成美酒矣。坐者皆醉。明日,刘有他客,出所谓珍珠泉者,而尊中无涓滴矣。一日,诣刘别,云后二十年某月某日当于真州相见。至期,刘卒于真州。

归元子施用道术,威慑叛贼归洞字微通,年少时碰到一位奇人,传给他还元抱一的道术,因此自起名号归元子。

最初,归元子在蓬莱山隐居,后来到陕西、四川一带卖药,行走起来象飞一样快。住客店时,主人每晚都奇怪他的屋里有声音,偷偷地看他,只见他的身体从窗户上升上去,碰到房梁就停住。有一次,主人从一具僵枯的尸骸中找到一个象鸟蛋一样的东西,拿着它去问归洞,归洞说:舜的臣子繇服神丹,但没有修炼成功,所以纯阴都失去了,没有和阳气相合的东西,只能运用丹田之气,就成了这个样子。唐朝末年,王建围困成都,归洞也在城中。城久攻不下,王建就发誓攻下城后,要诛杀一切人,不留一个活人。归洞得知后,就铺上席子施用道术,威慑王建的坐车,三军都看到神人乘着黑云骂王建说:有敢于给我的老百姓带来灾祸的人,灾祸就会落在他头上。王建等害怕得连忙伏在地上。后来,王建攻入成都,严禁士兵杀人,工商等业仍如以往。

归洞卖丹药,每粒售价十二万缗。当时有一位太守要买丹药。归洞说:太守钱多,每粒没有一百二十万缗不卖。太守认为他胡说迷惑老百姓,便命之把归洞锁到一个竹笼里沉入江中。在涪陵(位于四川省东部)的上游,两个渔夫坐船打鱼,从水里拉上一网,网里原来是归洞。渔夫说,这必定是个不一般的人在入定。于是,便扣上一个铜缶(盛酒浆的铜器),让他继续睡。不一会儿,归洞睁开眼睛,问渔夫说:这里离铜梁(在四川省中部偏东)有多远?一路上有三都吗?渔夫说:我是白石江上人。从这里到铜梁四百里路。从这里往东就有丰都县、平都山、仙都观。归洞说:我师傅对我说,遇到三都,再见到白石浮出水面,就该成仙而去,就是这个地方了。归洞一登上岸,就对二位渔夫说:我看你们象有道术的人,也传承了什么道业吧?两位渔夫说:我们以前跟海上仙人学得三一之旨,修炼阴阳之术,也有多年了。归洞于是找到酒与二位渔夫共饮,取出丹药与他们分着服下,到荔校园中三人升天而去。

【原文】

归洞,字微通。少遇异人,传还元抱一之道。因自号归元子。初隐蓬山,后卖药蜀汉间。行动如飞。逆旅主人每夕怪其屋有声,因窥之,见其身自窗而升,触栋而止。或于枯骸中得物,如雀卵。持以问洞。洞曰:繇服神丹而不能修炼,故纯阴剥落,无阳与俱,独就丹田成此耳。唐末,王建围成都。洞亦在城中,城久不下。建约城陷日诛夷无噍类。洞乃施席作法,笼摄建与,三军皆见。神人乘黑云,叱建曰:敢有祸吾民者,祸即及汝。建等怖伏。后入成都,戒兵勿杀,民不改肆。洞卖丹药,每一粒要钱十二万。时有某太守欲买之。曰:太守金多,非一百二十万不可。太守以为移言或众,命纳之竹笼,沉于江中。至涪陵上流,二渔人乘舟而渔,举网出之,乃洞也。渔人曰:此必异人入定乎。扣铜缶寤之。少顷,洞开目,问渔人曰:此去铜梁几何?有三都乎?渔曰:我白石江人,此去铜梁四百里。自是而东即丰都县、平都山、仙都观也。洞曰:吾师谓吾遇三都,白石浮水,乃仙去。殆此地耶。洞既登岸,语二渔人曰:视子类有道者,亦有所传乎?二渔人曰:我昔从海上仙人,得三一之旨。炼阳修阴,亦有年矣。洞于是索酒与共饮,取丹分饵之。至荔枝园中,三人升云而去。

【注释】

纯阴:统一的阴气,古代以为阴阳二气合成宇宙万物。王建:五代时前蜀国的建立者。

三一:道教名词。《道德经》:道生一,一生二,三生万物。认为一到三是数量上的重要转变,常结合应用。

白玉蟾蓬头跣足,服气餐霞葛长庚,宋代琼州人,他母亲给他起了一个白玉蟾的名字,是为应梦。

葛长庚十二岁时,参加了童子科考试。后来,到武夷山隐居。自号东琼子。跟随侍奉陈翠虚学道九年,才得到他的道术。

葛长庚头发蓬乱,光着脚,穿着一件破旧的百衲衣。他十分喜欢喝酒,从没醉过。博览通晓经书子集,能出口成章,曾自我赞叹道:千古蓬头跣足,一生服气餐霞。笑指五夷山下,白云深处吾家。雷印常佩肘间,祈祉则有异应。时言休咎惊省,聋俗尝在京都。葛长庚游西湖,到了傍晚,他落入水中,船夫慌忙寻找,却找不到。到次日清明,一只玉蟾在水上,一派醉后的酣态。

一天,有一位拿着刀追着他威胁他的人,葛长庚喝叱那个人,刀也掉在地上。那人赶忙扭头就走。葛长庚招呼他说:你回来,不要害怕。把刀还给了那人。当时人说,葛长庚入水身上不湿,碰到兵器死不了。

宋朝嘉定年间(宋宁宗年号),宋宁宗召他入朝,并降旨让他住在太一宫。有天,忽然不知葛长庚去向。以后,他常常来往于名山之间,行动神异,无法揣测。

【原文】

葛长庚,宋琼州人。母以白玉蟾名之,应梦也。年十二应童子科。后隐居于武夷山,号东琼子。事陈翠虚九年,始得其道。蓬头跣足,一衲弊甚。喜饮酒,未见其醉。博洽儒书,出言成章。尝自赞云:千古蓬头跣足,一生服气食霞。笑指五夷山下,白云深处吾家。雷印常佩肘间,祈祉则有异应。时言休咎,惊省聋俗。尝在京都游西湖,至暮,堕水,舟人惊寻不见。达旦则玉蟾在水上,犹醺然也。一日,有持刀追胁者,玉蟾叱其人,刀向堕而走。玉蟾招之曰:汝来,勿惊。以刀还之。时称玉蟾入水不濡,逢兵不害。宋嘉定中,诏征赴阙,对玉称旨,命馆太一宫。一日,不知所往。后每往来名山,神异莫测。

【注释】

童子科:唐宋时特设考试科目之一。宋制十五岁以下能通经作诗赋者,应试后给予出身并作官,亦称童子举。

陈翠虚:宋代道士,字楠木,号翠虚。详见陈泥丸条。

陈泥丸尸埋三日竟复生陈楠,字南木,号翠微,是博罗(今广东惠阳东)人。相传他以盘栊箍桶为业,后来跟从毗陵禅师薛道光,学得太乙刀圭金丹秘诀;从黎姥山神人那里得到《景霄大雷琅书》。能用符水和土揉成丸药制病,当时称他为陈泥丸。

有时,陈楠披散着头发,日行四五百里地,穿着象鹑鸟秃尾巴一样的破旧的衣服,一身的尘土污垢,喜欢吃狗肉。一天到晚都喝得烂醉。有一次去苍梧山,遇到老百姓正在祈雨除旱。陈楠手拿铁鞭,下到水潭中驱赶龙王,不一会就雷雨交加。一次他坐船经过三山、大义,船要渡过洪流,船夫不敢通过。陈楠将斗笠浮在水面上坐在上面渡过去了。有一次,他在钦管道上行路,被一群强盗绑架后杀掉,他的尸体被埋了三日,强盗走了后,他又醒过来。

游长沙时,陈楠冲撞了节度使,被抓起来押送到邕州监狱,过了几天,他又回到长沙。夜里,他打坐时,将水银集拢起来,过了一夜,水银就变成了白金。

葛长庚以炼丹术授与白玉蟾。宋宁宗嘉定年间入潼水而逝去。

【原文】

陈南,字南木,号翠虚,博罗人。以盘栊箍桶为生。后得太乙圭金丹法于毗禅师,得景霄大雷琅书于黎姥山神人。能以符水捻土愈病。时人呼之为陈泥丸。时披发日行四五百里,鹑衣百结,尘垢满身。善食犬肉,终日烂醉。尝之苍梧,遇郡祷旱,翠虚执铁鞭下潭驱龙,须臾雷雨交作。过三山大义渡洪流,舟不敢行。翠虚浮笠而济。行钦管道中,遇群盗拉杀之。痤三日,盗散复苏。游长沙冲帅节,执拘送邕州狱。数夕又回长沙矣。中夜,坐或仓水银,越宿成白金。以丹法授白玉蟾。宁宗嘉定间,于潼入水而解去。

【注释】

毗陵禅师:宋代道士,名薛道士,法号紫贤,为南阳祖的第三代。黎姥山神:即骊山老母、骊山姥。道教传说中的女仙。

三山:此指今江苏南京市西南长江东岸的三座山峰。大义:地名不详。莫月鼎召雷唤雨,布散彩云莫月鼎,因避讳而号洞一,字起炎,是湖州人(州名,辖境在今浙江吴兴、德清等县)。生得清秀明朗,皮肤象玉雪一样光洁,双目炯炯发光能照人。

莫月鼎入青城山(在四川省灌县西南,山形如城,故名)丈人观拜见徐无极,学习五雷之法,于是,莫月鼎自称雷师。他可以驱赶驭使鬼神,与天地合一。每次嬉笑怒骂,都好象有神在跟从着他。

元世祖召见他。当时天气晴朗。世祖说:能听到雷声吗?莫月鼎说:可以。便取过胡桃扔在地上,雷声随即发出,元世祖面色都变了。月鼎又尊命表演了一次下雨。世祖十分高兴,赐给他金线织就的丝织品。莫月鼎将金缯裁开,以救济贫寒无衣者。

莫月鼎喜欢喝酒,每天都要喝醉。喝醉了他便以白眼望天,阴风阵阵从他的衣袖间飘出。有一次,他与客人在西湖的船中饮酒。那天阳光炎热如下火一般,客人请他借几片云遮住太阳。莫月鼎笑着拾起果皮放到酒杯里,再倒进湖水中,云彩从湖面上升起,挡在太阳下面。

蕃厘观道士中秋节会饮,有云彩遮住了月亮,总是不离去。莫月鼎当时正好碰到观中道士,道士知道他的能耐,忙请他赴宴。莫月鼎一指云彩,云就消散了,天空象洗过一样清净。

卖饼的师傅有了好多饼在筐中,却被精怪偷去,莫月鼎召来雷神轰击云彩,斩下藏于云中的猢狲首级,弃于市。

有一人娶媳妇,半路上新媳妇被白猿精所摄走,到了夫婿家,只剩一辆空车。莫月鼎迈着禹步,象指挥着千军万马,忽然狂风大作,被掳走的妇人又随风飘回到夫婿家。那妇人说:刚才还在北面的山峰上,怎么忽然就回到家里。莫月鼎三十七岁时,一天,他叮嘱他的门徒王继华说:来年正月十三日我将出现在你家,到时候风云雷雨交加。说完要来纸笔作偈书,写完后,淡然地死去了,面色象丹珠一样,呈朱红色。

【原文】

莫月鼎,讳洞一,字起炎,湖州人。生而秀朗,肌肤如玉雪,双目有光射人。入青城山丈人观,见徐无极,受五雷之法。于是,月鼎自名雷师。驱使鬼魅,动与天合。时嬉笑怒骂,皆若有神物从之者。元世祖召见,时天色爽霁,帝曰:可闻雷否?月鼎曰:可。即取胡桃掷地,雷应声而发,元主为之改容。复命请雨。立至。元主大悦,赐以金缯。月鼎碎截之,以济寒窭者。性爱酒,无日不醉。醉辄白眼望天,阴飚修修起衣袖间。尝与客饮西湖舟中。当赤日如火,客请借片云覆之。月鼎笑拾果壳浮觞,而顷之。云自湖滨起,翳于日下。蕃厘观道士中秋方会饮。有云蔽月,久不解。月鼎时遇观中道士,知其所为,急请赴筵。月鼎以手指之,云散如洗。卖饼师积饼于筐,时被精怪窃去。月鼎召雷轰云中,斩猢狲首于市。一人娶妇,半路为白猿精所摄,至门但空车焉。月鼎禹步,如有指麾状,狂风忽作,飘妇还舍。妇云:适在北高峰,何以忽然至此?七十三岁,一日属其徒王继华曰:明年正月十三日,将化于汝家。及期,风云雷雨交作。索笔作谒书毕,泊然而逝,颜面如丹。

【注释】

禹步:巫师道士作法时的一种步法。

马钰绝尘修炼,破镜重圆马钰,宁海人,号丹阳子,妻子孙仙姑。他母亲怀他时,曾梦见麻姑赐仙丹一粒,吞吃后醒来。马钰出生时为金太宗天会五年。

马钰儿时与众不同,他经常吟诵一些乘云驾鹤之类的诗句。一次李无梦看见他,惊奇地说:这个孩子的确非凡,你看他额头宽阔,手垂过膝,将来肯定是神仙之材。后来孙君把女儿嫁给了他,生了三个孩子,马钰写过一首奇怪的诗。诗中云:抱无守一是功夫,懒汉如今一也无;终日衔杯畅神思,醉中却有那人扶。当时人们都不理解这首诗的意思。一天,王重阳祖师从终南山来,找到马钰对他说:你与我非常有缘,既然吃瓜,就要从瓜蒂吃起。马钰问他为什么?祖师说:甜从苦中来。玉钰又问:您从何方而来呢?祖师说:不远千里,特意来扶持大醉之人。马钰暗暗吃惊: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,竟然与我以前写的诗一模一样。于是马钰拜重阳祖师。祖师有意带马钰去西方云游,马钰俗念未除,不肯舍弃家业,于是重阳祖师多方指点教化,马钰才断绝俗念,将家产分给三个孩子,随祖师到昆仑山的烟霞洞修炼。孙仙姑则留在家中结庵修行。

二十多年过去了,一天马钰对弟子说:今天将有意外的喜事降临。

说着他歌舞起来。不一会儿,空中音乐四起,只见孙仙姑乘云而来,仙童玉女、旌旗仪仗簇拥左右,仙姑在空中大声说:我先走一步到蓬岛,等待夫君。当天夜里,马钰打坐到天将二鼓,突然风雨声大作,马钰头朝东方,侧身枕胳膊,于不知不觉中逝去。当夜马钰扣响了酒监郭复中家的门,索要笔纸,写下一道诗:长年六十一,在世无人识;烈雷吼一声,浩浩随风逸。不一会儿,有人说师傅已经故去,才知道刚才看到的不过是师傅的阳神罢了。

【原文】

马钰,宁海人,孙仙姑其妻也。号丹阳子。母初孕时,梦麻姑赐丹一粒,吞之觉。而分瑞时,金太宗天会五年也。儿时常诵乘云驾鹤之诗,李无梦见而奇之,曰:额有三山,手垂过膝,真大仙之材。孙君以女妻子,生三子。尝题诗云:抱无守一是功夫,懒汉如今一也无;终日衔杯畅神思,醉中却有那人扶。众皆不晓其意。一日,王重阳祖师自终南来访之,云:宿有仙契,既食瓜,从蒂食起。钰问其故。曰:甘向苦中来。又问从何方来。曰:不远千里特来扶醉人。钰默念与前所作诗合,异之,遂师事焉。重阳欲挽西游,钰未能辄弃家业,重阳多方点化,钰念始决,遂以资产付三子,从居昆仑之烟霞洞。孙仙姑在家结庵。修炼二十余年,一日,钰谓门人曰:今日当有非之喜。?辄歌舞自娱,俄闻空中乐声,仰见仙姑乘云而过,仙童玉女旗节仪仗拥导前后,俯而告钰曰:先归蓬岛待君也。于是夜坐谈将二鼓,风雷大雨震动,逐东首枕肱而逝。是夜,钰扣酒监郭复中门,索笔书颂云:长年六十一,在世无人识;烈雷吼一声,浩浩随风逸。少顷,人云师已逝矣。方悟所见者皆其阳神也。

【注释】

终南,指终南山,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。相传道教的吕洞宾、刘海蟾曾经修道于此。

魏伯阳炼就真丹,一试诚心魏伯阳,吴地人,天生喜好道家仙术,不愿作官,隐入深山,炼丹求仙。炼丹时,魏伯阳收了三个弟子,其中有两个心不很诚,于是有一天伯阳试探他们说:金丹炼成后应该先给狗吃,狗吃了没事人才可以服用,如果狗死了,人就别吃了。果然,狗吃了以后当时就死了。伯阳说:仙丹没炼成,难道是没得到神仙的真传吗?服丹后真的和狗一样,死了可怎么办呢?弟子们问:先生吃不吃呢?伯阳说:我远离世俗,来到这深山之中隐居,就是成不了仙,也没有脸面再回去了,所以生和死都一样。我当然吃!说着魏伯阳把丹塞到嘴里,不一会儿就死了。见此情景,一个弟子说:师傅真非凡人,他居然能这样,我还有什么多想的呢?说罢也服丹而死。余下的两弟子对此非常不理解,其中一个说:炼丹是为了长生,可如今服丹后反而死得更快了,那还不如不服呢。于是两人一起下山,顺便为伯阳及死去的弟子寻求棺木。待这两个弟子走后,魏伯阳站起身来,把炼成的真丹送到死去弟子和狗的口中。不一会,弟子和狗都活了过来。魏伯阳和这个姓虞的弟子同狗一道,成仙而去。他们遇上一个进山打柴的老人,魏伯阳便写了一封信,托此人带给另外两个弟子,感谢他们。

魏伯阳曾写过《参同契凡》两卷。书的内容从表面上看,好象是解释《周易》,其实是借《周易》的爻象而阐述炼丹的。

【原文】

魏伯阳,吴人,性好道术,不乐仕宦,乃入山。作神丹时三弟子,知两弟子心不尽诚。丹成试之曰:金丹虽成,当先试之犬,犬无患方可服;若犬死,不可服也。伯阳即以丹与犬食之,犬即死。伯阳曰:作丹未成,无乃未得神明意耶?服之恐复如犬奈何?弟子曰:先生服之否?伯阳曰:吾背违世路,委家于此,不得仙,吾亦耻归,死与生同,吾当服之。伯阳服丹入口,即死。一弟子曰:师非凡人也!服丹而死得无有意乎?亦服之入口,亦死。二弟子乃相谓曰:作丹求长生尔,今服丹即死,不如不服。乃共出山,为伯阳及死弟子求殡具。伯阳即起,将炼成妙丹纳死弟子及犬口中,须臾皆活,于是将服丹弟子姓虞者同犬仙去。逢入山伐薪人,作手书,寄谢二弟子。尝作《参同契凡》二卷。其说似解《周易》,其实假借爻象以寓作丹之旨。

【注释】

爻,《易经》中组成八卦的长短横道,为阳爻,为阳爻。

更新于:3天前

译文

明洪应明(约1596年前后在世)撰。洪应明,字自诚,号还初道人,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。著有《仙佛奇踪》四卷。《仙佛奇踪》是记佛老二家故事的书。前二卷记仙事,后二卷记佛事。首卷载老子至张三丰六十三人,名曰消遥墟。二卷附长生诠一卷。三卷载西竺佛祖自释迦牟尼至般若多罗十九人;中华佛祖自菩提达摩至船子和尚四十二人,名曰寂光境。四卷附无生诀一卷。仙与佛都配以画像。考知释家、道家自古分门,他们的著述著录也各自分部。《仙佛奇踪》兼采二氏,不偏属,也多荒怪之谈,所以归入小说家。有《喜咏轩丛书》本八卷,题《月旦堂仙佛奇踪》。

基础介绍

洪应明

洪应明

仙佛奇踪三卷,洪应明,仙佛奇踪洪应明三卷_三卷成册小说,司马真人清静无为的真隐士司马承祯,字子微,拜潘师正为师,学得不食五谷,强身除病的方术,还遍游名山。唐睿宗将他迎候到京城。睿宗问他道的要义。回答说:按照道的教义去做,就要每天减少所为,要不断地去减少,以..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