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古代文学 > 列子臆说

第08部分

2024-08-13 〔古代文学〕 列子臆说 诸子百家

这篇《说符》,其中道理非常多,运用无穷,大至国家天下,小至个人的修身养以及修道,都有关联。我们用的是《四库备要》这个本子,上一次讲到卷八的第六页,都是一段一段故事衔接的,但是你不要以为各个故事独立互不相关,事实上,每个故事都有连续的,这个道理要我们慢慢去体会。现在开始另一节故事。

【白公问孔子曰:“人可与微言乎?”孔于不应。白公问曰:“若以石投水,何如?”孔子曰:“吴之善没者能取之。”曰:“若以水投水,何如?”孔子曰:“淄渑之合,易牙尝而知之。”白公曰:“人故不可与微言乎?”孔子曰:“何为不可?唯知言之谓者乎!夫知言之谓者,不以言言也。争鱼者濡,逐兽者趋,非乐之也。故至言去言,至为无为。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。”白公不得已,遂死于浴室。】

白公请教孔子微言

白公问孔子曰:人可与微言乎?孔子不应”,这几句话是故事的纲目,但我们先要了解它的背景。白公姓白名胜,是春秋时代楚王的后人,也是当时楚国的领人。白姓是因地名白邑而来的,后来像长江以南、两湖姓白的人,都因白邑这个地名而姓白。

在春秋二百四十多年之间,天下大乱,有儿子杀父亲的,有弟弟杀哥哥的,有部下叛变杀君王的,多得很。所以孔子痛心而著《春秋》,给后人一个说法,认为社会的混乱是有知识有学问,尤其是当权在位的人应该负最大的责任。所以《春秋》是责备贤者,不责备一般老百姓,因为一般老百姓多半是盲从的。

有关白公胜的这一段历史,是当时发生部下叛变,所谓“臣弑其君,子弑其父”。青年同学们特别注意,这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大问题了。现在我经常讲,大家同学们洒扫应对都不知道,教育八十年来的失败,一个青年人,怎么扫地?怎么抹桌子?怎么样对长辈讲话?怎么站?怎么坐?都不知道。现在小学里教的是老师早,老师好,老师不得了。中国文化的基本教育,是从洒扫应对教起的。到了中学、大学,也没有教这个基本文化了。所以当长辈、老师、父母问他事情办了没有,大声回答办了啊!对父母好像训孩子一样,我们很多同学是这样。问他东西放在哪里,我刚才给你了啊!好像我犯了很大的错误,有很大的罪,几乎要我向他下跪才对,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基本教育。这种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,严格地讲从胎教就开始,所以我们现在是很可怜的一个时代,几乎像春秋战国时期一样的混乱。

为什么讲到这个呢?因为古书上“臣弑其君,子弑其父”这个“弑(弑 拼音:shì)”字,为什么不用“杀”呢?这是中国文化的规范,以下犯上用“弑”,不能用“杀”字。等于说天子、皇帝死叫“崩”,不叫死亡,因为他是全民所景仰。诸侯死叫“薨(薨 拼音:hōng)”,大夫死了,就是知识分子有地位的,叫做“殁(殁 拼音:mò)”,普通老百姓叫“亡”。“死”只是个普通的名词。所以就是连死的文化也要分好几个阶段,有好几个意义,代表了文化的神,我们现在都不懂了。所以现在学生对老师讲话或者跟长辈讲话,都是提高嗓门大声回答。这个态度在从前很严重啊!对父母或长辈、上级讲话,我们说“是”,不敢说“对”,“对”是平辈答话。

讲到白公胜这个人,他是被臣子弑,臣子叛变杀死了他。当时这位诸侯白公胜已经发现政体的演变,社会变坏而且乱。白公胜有一天问孔子说:“人可与微言乎?”什么叫“微言”?就是很小很轻的话,孔子没有答复这个问题。在文字上看我们好像懂了,内容却不是这么简单。

什么是《春秋》微言大义

孔子著《春秋》,二百四十多年之间,记录历史上“臣弑其君”有三十六次之多,天下社会大乱,以致家庭变化,儿女可以斗争父母。那个时代,乱到极点,孔子非常的痛心。《春秋》除了责备贤者以外,讲了三世,就是衰世、升平、太平盛世。历史上以《春秋》为标准来说,三代以下的历史只有偶然的升平,那是由衰乱变乱的社会进步得到安定,算是升平之世,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太平,太平太难了。真正的天下太平,众生平等,是跟佛的思想合一,那个叫太平。

《春秋》有三传,孔子只著了《春秋》,等于写了大标题,历史的内容在《左传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谷梁传》三传里。在这三传,我们普通容易读的就是《左传》,在中学、大学念国文课,应该都是念《左传》;《公羊传》和《谷梁传》是历史的哲学,更难读了,很少人去研究,除了专家之外。我们要通中国文化,《春秋》必定要懂。现在我们讲“微言”,《春秋》叫做“微言大义”,非常难懂。文字好懂得很,“微言”,是看起来不相干的一个字,包括了全部文化的神。所以孔子著了《春秋》,鬼神都在哭,都害怕,因为他的笔下判定了千秋万代的罪恶。我们大家在中学都读过《郑伯克段于鄢》(鄢 拼音:yān,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河南省焉陵县一带)这一篇,郑伯跟段是两兄弟,郑伯故意纵容段这个兄弟,结果把他当敌人一样,消灭了这个兄弟。对敌人打了胜仗叫做“克”,除了敌人以外不能用“克”字。郑伯把弟弟当敌人一样看待,违反人本位的人类文化。孔子这个《春秋》的诛法,用了一个“克”字,郑庄公千秋万代翻不了身,这个叫“微言大义”。孔子只写了这一笔,至于内容如何,你去读《左传》就懂了。

再进一步说,“微言”是什么呢?就是跟禅宗的“机锋”一样;也等于我们普通讲话点你一下,点你一个窍,或者用一句歇后语。譬如说“和尚不吃荤”,肚子里有素(数),大家笑一笑,晓得了,这就是“微言”,歇后语,后面没有了,后面都懂了。这个事情怎么样?“外甥打灯笼---照舅”,照到舅,谐音,就是“照旧”的意思。像这些都属于“微言”。

白公胜要问孔子一件国家大事,但是他很会问话,“人可与微言乎”,一个人有些话不能明讲,可以用别的方法吗?“微言”是不相干。孔子不答复,为什么不答复?这个里头问题大了,因为孔子始终不肯讲谋略,只讲人道正面的话,对就是对,黑就是黑,白就是白;什么陰谋、陽谋、用兵之道、政治大原则,他全懂,他不讲而已。也因为白公胜所问是决策国家的大事,非常危险,所以孔子不答复这个问题。

关于孔子为什么不答复,注解的这个小字里头有历史上一段故事。“白公,楚平王之孙,太子建之子也,其父为费无忌所谮,出奔郑”,费无忌是个臣,在白公胜祖父前面挑拨,白公胜的父亲太子建就逃到了郑国。“郑人杀之”,结果郑国把他的父亲杀掉了。“胜欲令尹子西”,令尹是楚国的宰相;“司马子期”,拿后世来比方是元帅,陆军总司令或国防部长。白公胜要这二人“伐郑”,出兵打郑国,“许而未行”,结果这两位大臣不听令,不认同这个领人的道理。碰到“晋伐郑,子西子期将救郑”,晋国来打郑国了,他们两位不听领袖的命令,要出兵救郑国。“胜怒曰”,白公胜发脾气了,“郑人在此,仇不远矣”,郑人现在出了问题,正可以报仇。《春秋》之义,不反对为国家民族复仇,所以说“仇不远矣”。“欲杀子西子期”,所以白公胜想杀这两位高级部下,因为他们不听命令。但是在朝廷政府中想除掉两位文武大臣,就像房子要去掉两个主要的柱头一样,很困难,“故问孔子”。孔子已经懂了,“故不应”。“微言犹密谋也”,“微言”就是秘密的计谋。

诸葛亮的微言

这一段历史故事,在注解里引证都有,看注解就晓得了。所以孔子投有答复,因为孔子很不愿意教一个君王做陰谋的事,但是孔子也不反对。这等于什么?诸位年轻同学有没有看过《三国演义》的原文啊?像我们小时候原文都能背出来很多,那个文字太好了。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九回,刘表原配太太死了,大儿子叫刘琦,后对他不好,准备让自己儿子上来接位。刘琦急死了,就请教他的叔叔刘备,刘备很高明,他说你问我们军师诸葛亮吧。刘琦就问诸葛亮,诸葛亮听到就不答话,故意岔开,刘琦总讲不上话。后来刘琦就告诉诸葛亮,他说我有个绝版的好书,你要不要看?我这是比喻,差不多是这个意思---诸葛亮也是喜欢搞学问的,就跟他到楼上,诸葛亮一上去,刘琦就把楼梯掉,下不去了。刘琦立刻跪下,先生啊!这个时候一个人都没有,你非教我不可。诸葛亮没有办法,他不及孔子,孔子还跑得了,他逃不了。但是,古人说的“疏不间亲”,夫妻吵架,兄弟之间闹家务,第三者绝不能讲话,讲话是最笨的事。

我有一个经验,年轻的时候很热情,有两夫妻刚刚结婚,都是我的朋友,结果两个人吵架,都跟我埋怨对方。我想让他两夫妻讲和,跟男的讲,你不要听她的,她就是脾气坏;然后告诉女的,我那个同学好讨厌,你不要理他,过一两天就好了。结果他们到了晚上,两夫妻就和好了,然后说某人讲你坏耶!那样啊!这样啊!弄得我猪八戒照镜子,两面不是人。这个道理就是“疏不间亲”。

诸葛亮说刘公子啊!你何苦我呢?疏不间亲,那没有办法。刘琦说今天只有军师可以救我,诸葛亮就讲历史上太子申生的事。春秋战国的典故你不知道吗?你向父亲请求带兵外调嘛!部队归你掌握,又守了边疆,跟后分开远远的,不起冲突。等到你父亲一过世,军权在你手里,怎么干就怎么于。诸葛亮只好把历史的故事告诉他,刘琦就懂了。

孔子这一次也是这样,所以他不好讲。为什么呢?我昨天讲一个同学,“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”,常常看到年轻同学,有人把公司里的事跟他一谈,他出了很多主意,这就是没有受过好的教育的原故,你又不是那个公司里的职员,不知道内容,又没有参与经过。譬如刚才同学提起来,我们楼上有大法会,方丈和尚亲自主持,很庄严肃穆,但是你晓得吗?昨天夜里,他们为了布置这个会场,到早晨六点钟才睡觉。你没有参与过就不晓得那么辛苦,就不知道内情。所以由这个道理就要懂天下一切事,“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”,绝不随便讲话,因为你不懂别人的辛苦,固然你是好意,这是做人做事的分寸。所以孔子就是这个意思,对于这一段事,他也不在楚国,而是客位。

孔子微言 禅宗机锋

这位白公胜不得已,再问他,“若以石投水,何如”?问得高明极了。他说孔老夫子啊!假使拿一块石头丢到水里去,你看怎么样?两个人都在打哑谜。孔子不肯参与他的国家大事,而且这种事,要杀人、要救人都是他手里做,孔子又不是白公的宰相,又不是军师,不好讲话。白公胜看他不答复,也懂了,换个方式来。问以石投水,你看怎么样?我们青年现在想想,石头丢到水里就沉底了嘛!就把这两个人消灭了。孔子的答复更妙,“吴之善没者能取之”,这一句话孔子答复了,孔子说那不算高明,吴国,就是江浙一带,靠海边水多,那些善于游泳的人,海底的石头都可以拿上来。

像我们海边的人,我小的时候看到,冬天年轻人脱得光光的下去打鱼,起码五六个钟头才上来,上来之后身上一擦,好热,还出汗呢!我看傻了。实际上他们已经吃了药的,药吃下,冬天下海不怕冷,还热。如果不下海,不下冷水里头,马上血管要爆裂的,这个中药下去是这样。所以这个海边的人,江浙一带游水,还有三天三夜在水里头不出来的,是很普通的事情,没有什么了不起。在内地,如果在高原地带的人,听了一定说你这个人扯谎,说神话,不可能的。

所以孔子的知识极渊博,白公胜问他丢石到水里如何,孔子说没有用,善于游泳的,深水里的石头还是给你拿上来。换句话说,你这个方法没有用,高明的人你不一定杀得掉。白公胜再问,“若以水投水,何如”,水倒在水里头呢?水倒在水里头,或者咸水倒在淡水里头,淡水倒在咸水里,清水倒在混水里头,你看怎么样?

“孔子曰:淄渑之合,易牙尝而知之”,也没有用。淄(淄 拼音:zī)、渑(渑 拼音:miǎn)就是山东两条水,一条是清水,一条是混水。清水、混水在一起,流得快的水硬,流得慢的水柔和。中国人讲究喝茶,会喝茶的人,水一烧出来,是松树的柴火烧,或是哪一种树的柴火烧都知道。电炉煮的味道已经不是茶了,像我们现在不叫茶道,叫牛饮之道,尤其我这个喝茶,这么一缸,两口就把它喝光了。我也喜欢喝茶,但是是牛饮,牛喝水一样,也是另外一道。

所以“以水投水”,孔子说,那也没有什么高明,两条不同的水放在一起,齐桓公的厨师叫易牙,一尝便知。易牙这个人,水到嘴里一尝,就知道是哪里的水,做某一种菜可以,做另外一种不行。白公与孔子两个人在打哑谜,禅宗讲打机锋。

我们讲个故事,明末有个高僧苍雪大禅师,在明末四大高僧之外,可以说是第五大高僧,非常有名。他的诗好,文好。明朝亡国了,一班不投降的遗老都到他那里,都是这位和尚包庇。有人画了一幅画---画了一座高山,一棵松树,下面有一块石头,石头上有一个棋盘,棋盘上摆着棋子,却没有人在那里下棋。这一幅画意境高,画也画得好,就请天下第一大法师、诗僧---苍雪大师题字。要看懂这一幅画很难,苍雪大师看懂了,就写了一首诗:

松下无人一局残 山中松子落棋盘

神仙更有神仙着 千古输赢下不完

“松下无人一局残”,松树下面没有人,一局没有下完的棋摆在那里。“山中松子落棋盘”,深山里头一个人都没有,松子掉下来,掉在棋盘上,也变成一着棋子,这个就是“微言”。“神仙更有神仙着”,我们中国人画画不是神仙下棋吗?一着棋,两着棋,神仙下棋凡夫看不懂呀!但是你神仙不要以为高明,神仙背后还有高明的神仙,比你下得更高明。“千古输赢下不完”,你不要自认为高明,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,千古历史是没有结论的。这就是懂了人生境界,这也是禅啊!这是口头禅,但是很有道理,你懂了最后这一句话,对于人生你就很安详了,成功失败都靠不住,永远没有结论。现在白公问孔子,孔子的答话就是这个意思,等于苍雪大师的诗,你高明有人比你更高明,“千古输赢下不完”。

对谁说微言

白公听到这里,就愣住了,傻了。他问了天下第一高人孔子,孔子的答话竟然如此,“白公曰:‘人故不可与微言乎’”,哎呀!孔老先生啊!照你这样一讲,天下高明人就难办了。白公当时的局面很难,心里想,你难道都不肯点我一下吗?你教我一下都不肯吗?所以常常有些同学,在我很忙的时候在那里问,我眼睛拼命眨,同学愣住了,还问我老师啊!你今天眼睛痛啊?真笨得要命!没办法只好苦笑一下。像张良帮汉高祖,张良在桌子下面踢一脚,汉高祖就懂了,所以汉高祖就成功了嘛!我们有些青年人,你不要说踢他一脚,你把他打三拳,打伤了,他还说老师你今天怎么搞的?我要去验伤告你伤害罪。这种人怎么办呢?所以“人不可与微言”,点窍都不能点。

“孔子曰:何为不可”,他说哪有这个道理,当然可以,其实孔子已经答复他了。你们现在懂了没有?他开始一问,孔子就已经答复了,他没有懂。第二次又问了,孔子否定了。第三次又问,孔子又否定了,还不懂。所以他这个人注定是要失败的,不能当汉高祖。到这一步还是笨笨的,同我们现在年轻人差不多,还死问到底,你说这怎么办呢?“唯知言之谓者乎”,孔子说要懂话的人才给他讲。换句话说是骂了白公,我已经答复你,你不懂嘛!不过孔子看他可怜,又讲“夫知言之谓者,不可以言言也”,注意“言言”这两个字,上面这个“言”是名词,是所说的话,下面“言”字变成动词,讲话叫做言。孔子这里告诉他什么人才算懂话的。所以我常常告诉青年人一个修养,善于听话的人才会善于讲话。能够坐下来听人家乱七八糟地吹牛,听了半天不答复一句话,每一句话都听清楚了,这个人可以当主席了。譬如你们将来有机会当了立法院院长,下面对的、不对的,对与不对之间的,黑的、白的,各种意见,你统统静静地听,都听得很清楚,然后要点在哪里,几句就答复了。大会的主席不容易当啊!不善于听话的人就不会讲话。换句话说,多言的人不一定会听话,他喜欢表达,喜欢表达心就不冷静,所以别人要紧的话听不进去。孔子告诉他,真正的知言人,“不以言言也”,是无话可讲,不需要讲话,就是已经讲了。你问我,我已经答复了嘛!这个就是答复。孔子看他好可怜,很仁慈地对这位可怜的诸侯说明。

孔手再说微言

“争鱼者濡,逐兽者趋,非乐之也”,孔子又点他,一个人喜欢吃鱼、喜欢打鱼,他不怕衣服打湿了,不脱衣服也下水,为了追求这个鱼嘛!喜欢打猎的人,他不怕累,拼命地跑,兔子跑多快,他就跑多快,为什么?前面有个目标嘛!等于你们年轻人讲恋,要追的时候,管他累不累,电院门口等三个钟头,站在那里都不累。当兵的时候,只叫你立正站半个钟头,你还讨厌那个长官,站了半个钟头,还不叫“稍息”,对不对?但是他追起女朋友啊!就不怕累了。等到追到手了,变成了太太,那就讨厌了,人生就是这个道理。叫你们大家不上《列子》课,到十一楼跑步两个钟头你干不干?因为不是你的目的嘛!如果说大家全体跑步两个钟头,每人发二十万,你一定干了。就像我们打坐是要成佛,也有一个目标啊!佛看不看得见不管啦!我总想成佛所以两条腿尽管熬,酸啊!痛啊!麻啊!我想得道啊!并不是那个腿打坐麻得好舒服,对不对?这也是“争鱼者濡,逐兽者趋,非乐之也”,如果不是成佛的目标,你就麻得好痛苦!是为了悟道所以甘愿挨嘛!这把人情世故都讲完了。

“故至言去言”,最高明的话,是不讲话也懂了。“至为无为”,最高的谋略,要干你就干吧,不能又想吃又想不吃,然后还把秘密问我,如果我泄露了秘密你就完了嘛!所以,“至为无为”,是看起来没有动作。“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”,如果智慧不够的人,东问西问,那就完了。他就骂了白公,你问我已经很低级了,你是最高领导啊!权力在你那里,要干就干,干了以后那人还不知道呢!他还谢主隆恩。结果你却要问我,我不能叫你杀人啊!

白公没有懂孔子的意思,“白公不得已,遂死于浴室”,怎么叫不得已?就是不懂,也没有办法,最后被两个大臣叛变所杀,死在洗澡间,多可怜啊!就是笨。孔子样样都教他,第一次问,“孔子不应”,不应就是说你这个问我干什么呢?你已经决定了要这样做就这样做嘛!我们先休息一下。

更新于:27天前

译文

基础介绍

列子臆说

列子臆说

古代文学诸子百家列子臆说第08部分,这篇《说符》,其中道理非常多,运用无穷,大至国家天下,小至个人的修身养一性一以及修道,都有关联。我们用的是《四库备要》这个本子,上一次讲到卷八的第六页,都是一段一段故事衔接的,但是你不要以为各个故事独..

猜你喜欢